2011年12月14日 星期三

一個離了家五年牙醫師的家庭夢

一切就先從導演想要找到的幾組在乎教育的拍攝對象開始吧!

我沒有第一時間張貼訊息在fb上,而是先轉動腦袋過濾身邊的朋友,也開始思考和沉澱他們的教育模式給我的一些體會,我想,和拍攝對象之間的信任感和熟悉度,應該也是可以讓拍攝計劃更順利進行的一個考量因素之一。

要不要先從我們身邊的朋友開始下手呢?

於是第一時間,我想到了曾當過我英文家教的JB老師,當時我們有長達半年的時間,每一個星期都有三個小時的碰面時間,剛開始我曾以為JB老師是單身,因為他給我的訊息是他有長達五年的時間待在德國念牙醫,然後一年才回台灣一次,結束課業回台灣後他暫時住在父母家,然後先一邊準備牙醫國考一邊當家教,這一切聽起來就像是個單身王老五在過的生活。

偶爾會因為我們的課堂內容偏重日常對話溝通,所以我會跟JB老師分享一些我跟女兒之間的互動,我發現到他都會很專心而且很有興趣的在聽,也提議偶爾可以讓女兒跟我們一起上課,我問他,有沒有教過小孩子英文,他笑笑著說有,大概四五歲,然後接著就總是沉默。

上了幾個月的課後,我才知道,原來那個他曾經教過的四.五歲的小孩,其實就是JB老師因為想要有更好的收入和條件,而選擇了隻身離台念牙醫,而留在台灣讓母親獨力照顧的五歲獨生子。

當知道JB老師有個長年不在身邊的小孩之後,我們之間可以聊的話題就更多了,偶爾他會跟我分享他因為隻身在異鄉,為了排遣寂寞而在外面交女朋友的事情,偶爾他會迂迴的讓我感受到他對太太和兒子的愧疚和不知道怎麼跟他們相處的無奈,但提到他之後當了跨國牙醫可以賺更多錢,讓妻兒有更好的生活,甚至有天出國執業帶他們離開台灣留在國外定居和發展的事情,我都可以感受到他眼神當中閃耀著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的光芒。

當時我一直覺得,某方面我和JB老師很像。

我們都對著身邊應該照顧也想要照顧的人有著滿腹的熱情,但是我們卻也都對自己當下的條件和所屬的環境沒有信心,JB老師選擇了出國五年,想要做更好的準備,擁有更好的社會條件和薪水,來照顧他的家庭,我也選擇了一個人生活的自我追尋方式,希望在自己更開心快樂,也對生命意義有更多的明白之後,才有能力讓綾綾也明白如何也能開心快樂的善待自己,也正面的看待人生。

然而在這些追求和努力的過程中,
我們或許也都正在錯過一些陪伴在孩子身邊,與他們共同成長的機會。

我還記得當時我也曾帶著女兒,和他的太太還有他五歲的兒子一起去過動物園,
也旁觀到JB老師跟兒子之間微妙的互動方式。比如說他之所以會特別安排了我和女兒跟他們一家出遊,其實是因為他其實心疼兒子沒有玩伴的孤單,這方面他是很愛兒子的。但是JB老師卻也會故意挑戰兒子的底限,讓兒子生氣,然後讓他可以再藉機提醒兒子"我是你老爸,你要聽我的"。

旁觀著這場小男孩和老男孩之間的愛與戰爭,實在讓人捏一把冷汗,但也似乎也能夠理解到,像JB老師這樣一個自己都還沒準備好要長大,卻必須接下爸爸這個身分的男人,他的矛盾和期待。

離家五年,要怎麼重建那些疏離的關係?
在仍然沒有自己認同的工作,也沒有足夠可以支持家庭的薪水以前,那些想要陪伴在孩子身邊,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的想法,還有辦法實現嗎?

我仍然在找答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